大家好,关于上海童谣摇啊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童谣外婆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哪首童谣
1、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从早唱到晚
2、摇到外婆桥,这是一首美丽的歌谣
3、摇啊摇,从早唱到晚啊从小唱到老
4、家家都会唱啊人人都知晓,摇啊摇啊
5、越唱越美好,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6、摇到外婆桥,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7、《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一首儿童歌曲,是广东地区的民谣,采用粤语演唱。
8、绍兴童谣,曾多次出现在我们眼中。从口口相传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到周作人、 *** 、胡兰成等人的文字,都在诉说着绍兴童谣里的童真和难以言喻的乡愁。
9、2014年11月,经 *** 审批,浙江绍兴申报的“绍兴童谣”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那首童谣的歌词是什么
1、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2、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
3、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拉肚里豁虎跳。
4、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6、请吃糖,请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饱。
7、这个寓教的成分较重,曾被选进小学国语课本。
8、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9、我叫外婆洋泡泡,外婆骂我小赤佬!
10、《外婆桥》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也是一首很好的睡眠曲。轻柔的曲子从妈 *** 口中轻轻哼出,陪伴着孩子甜甜地进入梦乡,是妈妈们哄宝宝睡觉时常用的曲子。
11、外婆桥这座长仅12米,宽不足3米的石拱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是七仙女留在凡间的一对儿女为给外婆祝寿,千里迢迢到瑶琳寻找外婆。当他俩路过此地,见一道又深又急的溪水挡住去路,十分着急。
12、这时, *** 之一吕洞宾应邀去瑶琳仙境参加蟠桃会,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就用手中宝剑在溪水上划了一个大弧形。眨眼间水面上出现了一座石拱桥,终使祖孙得以相见。后来为纪念王母娘娘对外孙、外孙女的一分至爱之情,就把这座桥取名为“外婆桥”;这个村取名“外婆家”。
13、至今,这里还流传着母亲哄孩子睡觉的 *** 歌偷谣:“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妈妈给我吃年糕,外公说我好宝宝,外婆抱我眯眯笑、塞给我一个红纸包,就连这个村里吃的、用的都带“外婆”两字、什么“外婆糕”、“外婆酒”。娓娓动听的民间传说为眼前这座外婆桥增添了几分风韵。
三、老上海童谣
1、来了两个官,一个叫笔套管,一个叫痰盂罐;……
2、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花拍大麦,劈劈拍,劈劈拍。
3、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
4、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张家老伯伯辣辣坐,问侬讨只小花狗。
5、小皮球,小小篮,落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6、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一开开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哈哈笑。
7、赖学精,白相精,书包掼辣屋头顶,看见先生难为情!
8、梁山头浪一只羊,远往松江粜米粮。
9、大斗量来小斗卖,升箩投浪养 *** 。
10、 *** 养我能长大,我养 *** 勿久长。
11、盎盎我的小宝宝,安安稳稳睡一觉。
12、今天睡得好,明天起得早,花园里去采葡萄。
13、百年童谣之最的《摇啊摇》,是从乡镇中来的,有三个不同版本:
14、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15、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
16、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拉肚里豁虎跳。
17、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18、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19、请吃糖,请吃糕,糖啊糕啊莫吃饱。
20、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21、我叫外婆洋泡泡,外婆骂我小赤佬!
四、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首童谣叫什么名字
1、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这是流传于江浙泸一带,吴语方言区的童谣。
2、这首歌一般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听的摇篮曲,与其说宝宝想外婆,更是妈妈在想念故乡,怀念自己的童年。
3、各地版本略有不同,摘录其中几个版本。
4、一、上海苏州宁波湖州绍兴等地版本:
5、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6、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7、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8、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谣经 *** 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10、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
11、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圣野的童谣《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童谣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
13、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 *** 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 *** 。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五、寻找上海话的童谣
摇(yhao)到(dao)外(nga)婆(bhu)桥(jhiao)
外(nga)婆(bhu)叫(jiao)我(whu)好(hao)宝(bao)宝(bao)
我(whu)叫(jiao)外婆(nga bhu)洋泡泡(yhang pao pao)
笃(dok)笃笃,卖( *** )糖(dhang)粥(zok)
三(se)斤(jin)蒲桃(bhu dhao)四(sy)斤(jin)壳(kok)
吃(qik)侬(nong)个肉(niok),还(hhe)侬(nong)个(hhak)壳(kok)
张(zang)家(ga)老(lao)伯伯(bak bak)辣辣(lak lak)伐(fhak)
问(men)侬(nong)讨(tao)只(zak)小(xiao)花(ho)狗(gou)
侬(nong)来(le)拣(ge)一(yik)只(zak)
老太婆,眼睛花,乘仔汽车到龙华。
到龙华,看桃花,看了桃花采棉花,棉花当仔炒米花。
龙华:上海的游览胜地,古时“华”与“花”相通,此处读作“花”。
炒米花:旧时弄堂里常见的一种用米爆开花的零食。
“喜洋洋”“灰太狼”,贪吃贪白相。
先到城隍庙,再到五角场。吃块梨膏糖,还吃蟹壳黄。,
城隍庙:这里指豫园商城,上海旅游景点之一。
五角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地处上海东北部。
梨膏糖:上海特色食品。以雪梨或白鸭梨和中草 *** 为主要原嵙,添加 *** 、橘红粉、香檬粉等熬制而成,可治咳嗽。
蟹壳黄:上海等地区特色点心,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
叮叮咚,咚咚叮,长脚螺丝敲洋钉,
敲来敲去敲勿进。用足力道加把劲,一记头敲到漕河泾。
漕河泾:地名,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
红眼睛,绿眼睛,㑚格姆妈门槛精,
横算竖算算勿清,算得裤子剩条筋。
红眼睛,绿眼睛:比喻妒忌、贪婪的人。
裤子剩条筋:旧时挖苦太会算计的人,最后自己只剩根裤带。
面包包,汉堡包,吃好夜饭看夜报,
勿做功课就困觉。拨挪老师关夜学,问侬面孔要勿要?
面包包:旧时上海的小吃,用春卷皮子包油条,内放甜面酱,再撒葱花,和现在的山东煎饼相仿。
关夜学:指 *** 因有过错,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不准回家。
白相 *** ,功课侪忘记,明朝醒来再想起,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