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红军长征胜利的时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红军长征是什么时候结束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红军长征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1、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2、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 主力红军为摆脱 *** *** 的包围追击, *** 实行战略 *** 转移,退出 *** 根据地,进行长征。
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 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4、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 *** 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5、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 *** 长征的胜利结束。
6、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 *** 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7、1934年10月, *** 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 *** *** 、中革 *** 、红军总 *** 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 *** ”、“西进”等。
8、同年11月, *** 驻 *** 国际 *** 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9、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 *** 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之一次把 *** 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10、5月, *** 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 *** 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之一次提出“ *** 长征”的概念。随着 *** 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 *** ”逐步增大。
11、1935年8月5日, *** *** *** 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
12、9月12日, *** *** 在 *** 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 *** 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 *** *** 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 *** 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13、当天, *** 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 *** *** 在《中国 *** *** 会为日本 *** 并吞华北及 *** *** 华北 *** 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
14、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 *** ,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15、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 *** 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二、红军长征胜利是哪一年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 *** 的包围追击, *** 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企图,转危为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从此,以陕北作为根据地,将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胜利实现了总方针,实现了大本营奠基在西北、主力转移到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新局面,最终取得了全民族伟大胜利。
三、长征胜利的具体时间和意义
1934年10月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 *** 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 *** 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 *** 为 *** 的新的 *** 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 *** 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 *** 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 *** 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
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 *** 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 *** 的 *** 。正当 *** 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
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 *** 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 *** *** 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 *** 新的局面的开始。
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 *** 、 *** 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 *** 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 *** 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阐述三个方面:
1、红军长征胜利原因之一,红军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红军长 *** 中牺牲人数最多的是湘江战役。1934年10月 10日晚, *** 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从 17日开始, *** 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 *** 、 *** 机关和直属部队共 8.6万余人。
踏上战略转移的 *** 。按照原定计划, *** 红军准备转移到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
但因红 *** 伍携带辎重过多,致使行动迟缓,虽拼死突破第四道 *** 线,但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湘江战役后, *** 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 *** 中最为艰难的路程。据不完全统计,爬雪山过草地途中,红军牺牲的人数约万人左右。可以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 *** 英雄主义凯歌。
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 *** 理想、 *** 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正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动力之一。
2、红军长征胜利原因之二,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 *** 在全 *** 全军的领导地位。
长征开始后,迭次失利。为此,许多干部就对 *** 主要 *** 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逐渐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多次在作战的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
有的 *** 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这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到湘江战役之后达到顶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 *** 的 *** 。
确立了 *** 在 *** *** 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而这些成果,又是在中国 *** 同 *** 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 *** 自主地取得的。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 ***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 *** 。它标志着中国 *** 在 *** 上开始走向成熟。
3、红军长征胜利原因之三,陕甘 *** 根据地的存在。
陕甘边、陕北两个地区的 *** 组织在三十年代前期,先后发动了武装 *** ,创立了根据地的斗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双方逐渐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援。
最后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于1935年2月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 *** ,达到了完全统一。谢子长负伤去世后,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两军在刘志丹统一指挥下。
粉碎了第二次 *** 围剿,解放了延长、延川、 *** 、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联成一片,创造了 *** *** 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 *** 战争的出发点。
1945年4月21日, *** 在 *** 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再次强调了陕甘 *** 根据地存在的重要作用,他说:“过去有的 *** 很急躁,希望 *** 明天就胜利。
但是可惜没有胜利,一拖拖了十年。有了30万 *** 员、几十万 *** ,头大了,急躁起来了,结果只剩了一个陕北。
有人说,陕北这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红军长征胜利的时间和红军长征是什么时候结束的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