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上海佘山后期规划图,上海佘山镇最新商业规划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景区景点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1993年6月由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2000年被国家 *** 评为首批4 *** 旅游景区,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占地401公顷,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别名“松郡九峰”。“松郡九峰”是由小昆山、横云山、天马山、小机山、钟贾山、辰山、东佘山、西佘山、库公山、薛山、凤凰山、北干山等12座山峰组成,这12座山峰犹如十二颗大小不一的翡翠从西南趋向东北,蜿蜒绵延13公里,使一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现出灵秀多姿的山林景观,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这些山峰称为“九峰十二山”。
目前已建成并对外 *** 的景区有:东佘山园景区、西佘山园景区、天马山园景区、小昆山园景区等,各景区各具风采,又交相辉映。此外,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还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渊源流长的 *** 胜迹闻名遐迩。景区内有“中国之一斜塔”之说的“护珠宝光塔”、明末文学家陈继儒的“眉公钓鱼矶”、北宋年间的“秀道者塔”、远东之一大教堂之称的“ *** 大殿”、中国之一座天文台“佘山天文台”等,已成为“山、水、林相协调,人、景、物融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佘山诸峰形成于7000万年前中生代后期,十二座山峰形态各异,海拔均在100米以下。佘山地区属中 *** 带季风气候,其典型地带 *** 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这里森林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81.2%,植物资源丰富,有低等植物104种,高等植物788种,涉及216科578属。树龄百年以上的香樟、枫杨、麻栎等古树名木147株,其中天马山古银杏有700多年。林茂竹修的环境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有关资料记载,九峰上的留鸟和候鸟达 *** 多种。月湖位于东佘山、薛山、凤凰山所构成的天然的怀抱之中,湖泊长度700米,宽度500米,面积30.4公顷,湖深3-6米,蓄水量达70余万立方米。2001~2002年,月湖景区实施绿化工程约50余公顷,环湖绿化布景。2002年对游客 *** 。2004年正式建成并 *** ,是上海唯一以雕塑为主题的综合园林文化旅游休闲项目。
月湖雕塑公园项目由湖面、湖区和小佘山组成,面积86.67公顷,依托原月湖生态公园及小佘山的自然山林,用艺术手段融合现代雕塑、建筑艺术、自然山水景观和高档休闲娱乐于一体。以湖面为中心,环湖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岸区,展现四季风貌。
园区春岸设有喷泉水幕桥和提供咖啡和茶点的欧式游 *** 务中心,用山石和钟乳石建造的“水晶宫”景观,和迄今为止上海建于水上面积更大的水上舞台(可容1500余名观众欣赏音乐演奏等节目);
夏岸由富于热带风情的亲水沙滩、戏水池、游船码头、嘉年华游艺区和集艺术、科技、儿童心理教育以及娱乐设施于一体的儿童智能广场组成,孩子们在拥有5000吨黄沙的湖畔任意堆沙嬉戏,沙滩后方是高达26米的“老巨木”树屋,树屋上人工的虬根古藤辅以自然的蔓生植物,令人真假莫辨,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秋岸的美术馆造型别致,大部分建筑隐藏于地下,呈双螺旋地景,馆内不定期展出各国艺术精品。上海唯一一座坐山拥水的湖上高档景观餐饮设施--“秋月舫”就座落在秋岸。冬岸绵延着悠长的湖边木栈道和精致小巧的亭台,有湖心亭、月山海(湖上餐厅)、水舞(音乐喷泉)、以及可容纳千人的集餐饮、住宿、会务为一体的综合 *** 设施--月湖会馆。作为上海华侨城的核心项目,上海欢乐谷是继深圳欢乐谷、北京欢乐谷、成都欢乐谷之后,欢乐谷连锁品牌在全国发展的重要布点,项目投资40余亿元,于2009年9月12日正式开业。致力于打造目前中国规模更大,项目最多,景色最美,科技含量更高的主题公园。
这里有被誉为“过山车界始祖”的木质过山车、享有“过山车之王”美誉的跌落式过山车、国际领先级4K高清飞行影院等先进的游乐设备。还有多个大型室内场馆:其中包括可容纳4000人的、带给游客至高艺术享受的华侨城大剧场;集宴会、餐饮、会议、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厅——亚瑟宫和魔幻多变的全天候童话家园——蚂蚁 *** 等。这里荟萃世界各地的精彩演艺活动:容马戏、杂技、魔术为一体的《欢乐奇缘》;气势恢宏的马战实景表演《满江红》;容体验、参与、互动为一体的室外影视实景表演《上海滩》等。辰山植物园占地面积207公顷,是市 ***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 *** 合作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 *** 植物园。
园区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 *** 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中心展示区设置了月季园、旱生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矿坑花园、水生植物园、展览温室、观赏草园、 *** 和 *** 用植物园、木樨园等26个专类园。展览温室展览面积为12608平方米,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组成,为 *** 更大展览温室,其中沙生植物馆为世界更大室内沙生植物展馆。整个温室群规划巧妙,景观独特,已经成为上海一个令人难忘的景点。
以华东和长江流域原生植物的收集展示为主是辰山植物园又一特色,目前已收集超过10000种(含品种)各具特色的植物种类,包括木兰科、兰科、凤梨科、蔷薇属、樱属、苹果属、鸢尾属,水生植物、旱生植物, *** 草植物、经济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专科、专属植物以及温室植物,成为全球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之一。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华东地区大型水上乐园,毗邻上海欢乐谷,由全球 *** 规划机构倾力设计,注重“惊险 *** ”和“合家游乐”元素的兼容并蓄,融合古代玛雅文化与现代水上游乐体验,是华侨城集团继上海欢乐谷之后,在华东地区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
玛雅海滩水公园于2013年7月5日开门迎客,其日均能接待2.6万名游客,其中1小时内公园可同时容纳1.4万名游客。水公园每年运营从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期约3个月。是华东地区目前更大的露天水上公园。
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占地12万平方米,拥有32套件大型水上游乐设备,包括运用水磁动力技术的 *** 磁悬浮水上过山车“大黄蜂”、世界水上竞速之王的“大章鱼滑道”、深海漩涡体验项目“巨兽碗”、全球更大的魔幻互动超级水寨玛雅水寨”、 *** 全 *** 滑道组合、跌落式速降回环三人浮伐双滑道等。更有星光熠熠夏浪音乐节、异域风情歌舞、互动主题游戏等多种夏季狂欢活动。上海天文博物馆位于西佘山之巅佘山天文台工作站内。前身是法国 *** 教 *** 会于1900年建造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佘山天文台,山巅装备的“远东之一”40厘米 *** 折射光学望远镜,百余年来拍摄7000多张珍贵的天文照片。2000年工作站开设“时间博物馆”供人参观;2001年辟“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展开“探索宇宙奥秘”等一系列科普活动,2004年11月16日正式建成上海天文博物馆,对外 *** 。
天文博物馆由“时间与人类”、“中外天文交流”两大部分组成,展区面积约2000平方米。“时间与人类”主要展示时间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我国在时间的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中外天文交流”分为天学交流、子午测时、远镜沧桑、百年老镜、天书宝库等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学在中国上海地区发展的历史。展品包括1900年投入使用的“远东之一镜”——口径40厘米的 *** 折射望远镜及其附属观测设备。曾经参加国际经度联测的帕兰子午仪,具百年历史的天文图书馆,其中珍藏数万册跨度超过200年的中外天文图书、期刊及手稿。
上海天文博物馆向游客 *** 后,已成为佘山度假区核心区内的重要旅游项目之一、上海市重要科普教育基地。天文博物馆常年对外 *** ,组织进行日月全、偏食、彗星回归、流星雨天象观测活动,面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传播天文科学知识。1996年,上海天文台博物馆由上海市科委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命名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被 *** *** 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2002年经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 *** 博物馆位于西佘山麓佘山 *** 台内。2000年由上海市 *** 局和佘山 *** 台共同筹建上海 *** 博物馆,主要由影视厅、图文厅、 *** 仪器厅等组成,展示面积270平方米,2002年初对外 *** 。2004年展示面积为550余平方米,增设了报告厅、 *** 影视片自助选择厅、 *** 信息厅、应急 *** 演练厅和张衡地动仪展示厅。博物馆建成后,每年接待参观人员约3~4万人次,与上海市 *** 局震害防御处合办 *** 科普夏令营达50多期。2008年, *** 博物馆针对5. 12四川 *** 大 *** ,增设主题为《 *** 、 *** 》 *** 科普展。开幕式当天, *** 上海市委 *** 殷一璀等市领导在上海市 *** 局副局长朱元清的陪同下,视察了 *** 科普展区。
2003年1月,上海 *** 博物馆被列入上海市科学技术 *** 会、市旅游委首批推出的“上海科普游”8家科普基地接待单位之一。2002、2004年分别被评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先进集体,2004年被上海市科学技术 *** 会、市旅游 *** 会命名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中国 *** 局命名为中国 *** 科普教育 *** 基地,同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二、佘山北动迁地块未来发展如何
佘山北动迁地块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值得关注:
1.地理位置:佘山北动迁地块位于松江佘山和泗泾镇之间,紧邻上海市中心,交通便利,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区域周边已有大型居住区,如佘北家园等,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生活圈,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配套。
2.基础设施:根据规划,佘山北动迁地块将与周边区域共享商业、教育、办公等配套设施。例如,佘山北侧的嘉松中路站是地铁17号线和9号线的交汇站,未来还将规划联络线公交,便利的交通条件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
3.大型社区建设:佘山北动迁地块周边有多个大型社区正在建设或规划中,如佘北家园等,这将使得该区域未来有更多的人口导入,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
4.科技产业发展:在松江G60脑智科创基地等科技产业园的带动下,佘山北动迁地块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的科技产业落户和发展。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导入将为区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佘山北动迁地块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然而,应注意到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些预测只是基于现有的信息和观察得到的推断。在具体决策时,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经济形势、政策调整、突发事件等。因此,对于这个区域的未来发展,仍需密切关注相关的新闻和政策动向。
三、上海最适合 *** 玩的地方
上海枫泾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沪上八景之一, *** 名镇,国家AAA *** 景区...
古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历史上,她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她与沪浙五区县(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 *** 。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留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在镇 *** 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 *** 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 *** 、 *** 教、 *** 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 *** 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 *** 教、 *** 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 *** 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 *** 副 *** 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 *** 程十发, *** 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进入三间四柱的“枫泾”石牌楼,沿着包围老镇区的市河和分叉小河,穿进“东栅”石坊,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跨过一座又一座的石桥,一片又一片的古建筑群顺长达五里的河街铺展开来。每天清晨,河边桥堍的茶馆就茶香飘溢,四乡的渔船穿过夹河的临水楼台、石河埠,集中到长长的临河廊棚前排成鱼市,河面上水波荡漾,正如民谣说唱的“一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
过石牌楼进入生产街,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正所谓古巷通幽。明清时这条街上米行一家挨一家,那时家家门前建有风雨廊棚,到近代多已凋败,现在地廊棚是重建的;平时年轻人都去上班,老阿婆们就在廊下以河岸 *** ,宰鱼淘米、洗菜浣衣;街上的老房子虽然门面不大,但小弄狭长,可见庭院深深;枫泾的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河对面是和平街枕河老屋,东头一座飞梁画栋、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戏剧这石基翘角的古戏台,戏台是古代 *** 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唐朝中期,种文艺形式。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唐诗中又有“乐棚”、“歌台”、“舞台”、“露台”等名称的记载;宋代演变为勾阑、邀棚,勾阑的台已经有固定的顶了。元代,中国戏曲达到鼎盛,“戏台”一名也正式出现。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人坐在船上就可看戏。清朝,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续修枫泾小志》载:“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可见其盛况。届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十分热闹。现在的古戏台是重建的,重建后的古戏台面宽 *** 米,进深44米,舞台面积28平方米,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古意盎然。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面品茶,一面听戏,还可临窗观景,悠哉游哉,不亦乐乎!相传廊棚的美人靠岸隔河就能观看演出呢。
踏过生肖石,在长廊东首城隍庙桥堍,有一道显眼的西洋式红色门面,这是东区火政会旧址,上海地区仅存的较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门前河中停靠着一艘红色的救火船,是上海最后一条水上救火船。和平街上原房管所大院正在重建“三百园”,石砌院门,三进大院,是三个收藏展出百样民俗用品的收藏馆的合称,现已建成布置正式 *** 的百篮馆,百篮馆设在中间一排楼房,前有庭院,一只巨大的古代元宝蓝仿制品,摆放在庭院一侧 *** ,成为百篮馆的标志。馆中收藏了江南水乡农家的各种提篮,有一百件各种用途、形制不一的篮子实物,全面反映了篮子与历代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况:有出生时睡得摇篮,读书时提的书篮、摆在家里的礼篮以及日常用的饭篮、菜篮,上坟祭祖用的香篮,做寿用的寿篮、女工用的针线篮以及蒸东西的烘篮、烟篮等等琳琅满目。“晓日提竹篮,家童 *** 蔬。”白居易的诗句生动传神的描写了篮子已经融入了江南人家的生活中的情景。从反映枫泾风貌的民谣“河多桥多弄堂多,唔呶喔哩蓝头多”中就可以看出篮子在江南民生中所占的地位。和平街上还有一处保留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历史陈迹的所在,值得一览。
北大街是商业古街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大街。穿过街道石街坊,行走在平整的板路上,一眼望去,窄窄的街道两边都是两层楼房,身处其中,抬头望天,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一扇扇木格窗露出原木 *** 。楼房临街的一边清一色都呈平面结构,看不出每一栋建筑的特色和规模,而从后门的市河望去,家家房子都枝出河面,或重檐叠瓦,或骑楼高耸,或勾栏亭阁,或底层的近水楼台,层层石级通向河埠,或倚朱阁、小轩窗,组成一道多姿的水乡民居风光,间或有大大小小的江南游船穿行其中,人景辉映,夕阳夕照,真是中国的水乡,东方的威尼斯。
北大街古代店铺作坊集中,手工业历来发达。早在宋代就有铁、木、竹、农具和日用小商品的手工 *** 。纺织技术传入,纺纱织布盛行,明清时,枫泾地处全国棉纺织业生产贸易中心,“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据史载:“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踹坊、商贾悉从之。”当时枫泾镇上有土布庄200余家。清代镇上布局众多,江南织造也在枫泾设立机构、工场,生产、收购棉纺织品。枫泾布行销全国。枫泾因而与盛泽、南浔等成为当时最为著名的江南古镇。清朝后期,米麸业取代衰落的土布业,使枫泾 *** 业再度兴盛。到近代,枫泾薄稻和枫泾猪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副业品牌。20世纪30年代起,枫泾又成为中国黄酒业的重要产地。黄酒和一百多年来盛销不衰的枫泾丁蹄、桂花状元糕、天香豆腐于三大土特产被今人称作“枫泾四宝”。到了现代,古作坊多已破败,保存最完整的就数375号的石泰山制 *** 房( *** 铺)。为了展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状况,现将当年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北大街规划为手工作坊按古代形制,配置生产器械,培训有关人员,届时向游人展示古代织布、打铁、制 *** 和制造竹木器具等手工业生产技艺。游 *** 可以亲手 *** 作,亲身体验。在这些作坊里,你可以挑选购买到原汁原味、土气十足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以尝试自己 *** 小竹筒、小铁铲、小锄子、布鞋子、土布头巾......
枫泾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大部分人家沿河建房。河道上船只往来,购物十分方便。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至清末,全镇桥梁有52座之多,现在还保留了十多座,历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建于元代,古朴苍劲,桥身石缝长出了青苔,两头桥堍下都筑有石阶水码头。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中写道“秋千架傍瑞虹桥,节届清明丽景饶”。走到虹桥堍,市河成丁字型垂直,向三面河道望去,一望三座桥,三望九座桥。据介绍,这儿将建一座九桥亭,让游客观赏桥乡风貌。虹桥对面友好街,沿河两岸民居群是原汁原味的晚清风貌。“周庄双桥美名远播,枫泾三桥丽景无双。”即将修复重建的枫泾三桥景点将成为枫泾古镇游的一处景观。
[编辑本段]朱家角古镇旅游区-特色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 *** 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 *** 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一桥,当推沪上之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更大的五孔大石桥,气势磅礴。站在桥顶,看七月廿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戚家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
一街,那是沪上之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 *** 白玉雕成的 *** 玉佛、新加坡赠送的之一尊白玉观音及 *** 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 *** 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腊人腊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晶位极高。
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而珠溪园,则建于1956年,占地70余亩,小巧玲珑,景色优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园,各具特色,还辟有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商店,为休息、进食、购物、游玩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 *** 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 *** 。穿弄走巷,如入 *** 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 *** 地。
名镇朱家角迷人之处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 *** ,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 *** 、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它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穗堂、大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清末小刀会 *** 时,曾以园内点 *** 为城北指挥部。豫园历经兴废,日趋荒圮。解放后,人民 *** 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当年景观大半恢复。全园可分四大景区。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由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嘉靖三 *** (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 *** 西的 *** 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
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请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寿祭祖、写曲本、玩蟋蟀、放风筝、买卖古玩字画等,甚至打骂奴婢、用枷锁等惩罚僮仆。僧尼、相士、 *** 、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由于长期挥霍无度,加上造园耗资,以致家业衰落。潘允端在世时,已靠卖田地、古董维持。潘允端死后,园林日益荒芜。明末,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潘允端孙婿)。清初,豫园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张升衢遭贬黜,随即停工。园中亭台倾圮参半,草满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
清康熙四 *** (1709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 *** 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历时20余年。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园基原称广袤70余亩,据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37亩。
修复后的西园、东园 *** 质上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 *** 雅玩的寺庙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复建西园时,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堂。
*** 战争时,豫园遭 ***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英军从北门长驱直入,驻扎豫园和城隍庙,司令部设在湖心亭。豫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 *** 失败,清军驻扎豫园,香雪堂、点 *** 、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皆遭损毁。咸丰十年,太平军 *** ,清 *** 请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又作兵营,“西园石山,尽拆填池”,建造西式营房。
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较快,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作为同业间祀神、议事、宴会、游赏之处。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各自筹款修复。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商贩丛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 *** 艺人,诸如相面测字、卖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设摊,逐渐成为固定庙市,后演变为商场。光绪元年(1875年),豫园内有豆米业、糖业、布业等21个 *** 行业设立公所,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旧有古迹日趋湮没。 *** 时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今豫园路)分割成南北两爿,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建成民房,凝晖阁、清芬堂、濠乐舫、 *** 廊分别成为菜馆、点心铺、茶楼。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 *** 军焚毁,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仅剩一片空地。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 *** 、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仍得以保存。
解放后,豫园得到妥善保护。1956年经市 *** 批准,拨出专款,由市文化局直接组织专门班子,聘请上海民用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专家以及能工巧匠,对豫园进行了全面修复,历时5年,投资上百万元,修复重建被毁坏的三穗堂、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等古建筑,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树木花草,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修复后的豫园大门从原东面安仁街迁至园西南。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外,全园有大小景点48处,大体可分成东部、西部、中部以及内园等景区。豫园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名园风貌。1961年9月,豫园正式对外 *** ,成为中外各方人士喜爱的游览参观娱乐场所。
豫园对外 *** 后,仍不断进行修缮。1956~1961年大修时,限于当时财力物力,玉玲珑景点虽恢复了玉华堂、会景楼等建筑,但园林仍显得较空旷失平衡,与整个豫园幽深曲折,小中见大的特色不太和谐,加之“ *** ”期间明代环龙桥被拆除,周围的曲池被改建为防空洞,古园林格局遭损。1982年大假山前的湖石假山螺丝洞及万花楼前小假山花墙出现险情,经区 *** 批准,拆卸险墙二处按原样修复。同时,改变了与古园林风貌不协调的水泥路面,调整了花木布局,扩建了东园门等。共计完成大的和较大整修项目23项,零星小项目上百项。
1986年3月,区 *** 决定,投资600余万元,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园。聘请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博士生蔡达峰,参照清乾隆时期的豫园布局和江南古典园林特点,进行设计、指导。之一、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园东部景区,包括玉玲珑、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周围景点。这一区域历来受 *** 严重,修复工程较大,拆除防空洞,重建青石环龙桥,扩大水面,修建积玉假山、浣云假山、玉玲珑照壁和百米积玉廊。一、二期工程于1987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修复内园古戏台。内园古戏台因周围居民居住,长期重门深锁,无法对外 *** 。区 *** 在市文物管理 *** 会支持下,动迁13户居民、2家企业,1987年底至1988年8月期间动工修缮古戏台,并新建两侧双层清式看廊。重放光彩的古戏台,建筑宏敞,藻饰精美,画栋雕梁,使豫园增添了一个环境典雅、古趣盎然的新景点。陈从周题名为“曲苑”。
*** 发现三穗堂、仰山堂部分梁柱被白蚁蛀空,区 *** 决定立即抢修,花费50万元,当年调换了被蛀空的梁柱。1993年,外观采用仿明清建筑形式、内部具有现代文物保护设施的文物楼动工兴建,加强园内文物的保护工作。
今豫园占地30多亩,初始规模大半恢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古树名花,布局有致,疏密得当,胜似当年。豫园修复后正式对外 *** ,30多年来,以其秀丽景色和众多文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60年代初, *** 、 *** 、郭沫若、谢觉哉等国家 *** 相继来园游览,有的留下墨宝,成为珍贵文物。80年代来园参观的外国 *** 日益增多。1986年10月1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 *** 、 *** 等陪同下,先在湖心亭品茗听曲,后沿九曲桥步入豫园游览。10余年来,豫园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的元首和 *** 首脑。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