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祠堂?上海沈家祠堂是什么地方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9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上海祠堂的问题,以及和上海沈家祠堂是什么地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祠堂为什么没人拆
  2. 春申君祠
  3. 上海高桥杜家祠堂为什么拆了

一、上海祠堂为什么没人拆

1、因为祠堂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

2、村里的宗族组织是祠堂空间与村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更新的前提,能够不断地转变其外延的功能以应对城市化的冲击和延续问题,让祠堂空间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所以上海市古老的弄堂,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偏偏这里不会拆。

3、上海杜家祠堂: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堰,由杜月笙于1931年建造。上海杜家祠堂,又名杜氏藏书楼、杜宅,是杜氏宗祠的一部分。杜月笙成名以后,为了显示自己仁孝为先,并能光宗耀祖,建造了这一祠堂建筑,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落成典礼。祠成之日,包括 *** 在内的几乎所有当时政要名流均分送匾额,并派人到现场祝贺,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的社会事件。如今,家祠等其他建筑均已毁损,仅存藏书楼。

二、春申君祠

1、西南上海,松江新桥镇的春申村,毗邻闵行的一处民宅中,蜿蜒绿水环绕着一处清幽院落,这便是春申君祠。随着电视剧《芈月传》、《大秦帝国》等的热播,春申君黄歇的名字又被大家所广泛热议。在一个暖暖的早春午后,信步穿过小巷,去拜谒这位先贤。

2、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 *** 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3、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 *** 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黄歇是在楚幽王之时为楚幽王所杀。

4、 《上海地名志》等记载:上海简称“申”即源自春申君黄歇。黄歇未封吴地之时,黄浦江也不叫黄浦江,而且这条河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黄歇到后,就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不再泛滥,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或黄浦江,简称申江。后来,“申”字就成了上海的代称。

5、  黄歇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当地人纷纷以其姓或号为许多山、水、地方命名,如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江苏江阴的君山也叫黄山。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黄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6、  春申君死后葬地众说纷纭。一说他死后葬于安徽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孜镇境内,今有“春申君陵园”。一说他葬于古黔中郡开元寺(今湖南常德一带)。陈桥驿主编的《中国都城辞典》称“皇陵 *** 、即春申君黄歇墓,在江陵城东35公里处,泥港湖东岸”。另,今江苏苏州之人颇敬春申君,不少民众奉之为城隍,为之立神主,定期祭祀。

7、  唐张继就曾在无锡惠山春申君祠有《过历山春申祠》诗云:“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

上海祠堂?上海沈家祠堂是什么地方-第1张图片-

8、  时空流转,思绪万千。2300年前,一个名叫黄歇、被封为春申君的楚国人站在东海之滨,凝望着脚下自己刚刚带人开凿疏浚的黄浦江,满意地笑了……

9、此时,他已身居楚国相位,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按现在的户籍概念,他算是地地道道的河南老乡了。

10、《史记》载,黄歇初受封15年后,主动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

11、今天,再来认真地看看上海市地图,我们一定很惊讶:沧海桑田。当年黄歇呕心沥血开垦的地方,在2300年之后,已经成为上海市的远郊城区。当年的黄浦江入海口,被滚滚长江水挟裹来的泥沙冲积,向东偏移了几十公里。在他疏通的黄浦江的两岸,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12、对中外文明兼容并蓄的上海,铭记着自己的发家史。《上海地名志》等记载:黄歇受封之时,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在上海,黄浦江、申江、春申江、黄浦区、春申路、春申村等,均为纪念这位开“申”之祖。

13、  这是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也有说申城之名来自于伍子胥的。从典籍的记载来看,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之前两百多年,伍子胥就已被封为申,相当于说是首任上海市 *** 。可以肯定的是,伍子胥所封的这个“申”,不是其祖父的岳父曾任职的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的那个地方,而只能是吴国的地盘。

14、因此,“开‘申’之祖”应该是春秋末期的伍子胥,开发上海的之一 *** 应该是申地长官伍子胥。伍子胥是开发江南的功臣,被江南人民铭记,时至如今,江南端午节亦是纪念伍子胥的。

15、不管哪个说法靠谱,而今春申君开申之先却是传说最广。春申君祠就是佐证。

16、上海人没有重塑春申君的神像,他们改用另一种方式来纪念这位先贤。在松江区新桥镇春申村,就有了松江区于2003年重新扩建的春申君祠堂。一组巨大的铜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黄歇领着当地居民治理、疏通黄浦江的情景。浮雕两端的纪念碑上,雕刻着松江区在纪念松江置县1 *** 年时献给黄歇的颂诗:春申治水,黄浦滔滔。陆逊封侯,华亭昭昭……

17、重建的祠堂占地500平方米,为仿古民居建筑。室内陈列着春申君的相关史料及松江古迹、历史名人名作。祠堂里的匾额,分别为着名松江籍学者和书法家施蛰存、程十发、郑为题写。祠堂西面的大型铜雕照壁,主题叫做“上海之根”。

18、祠堂掩映在一片竹林中,南边一条小河环绕,河边三五个人正在垂钓。和市中心的喧嚣相比,这里很安静。春申村的老人说,这个祠堂的历史很悠久,这个村子,就是黄歇当年住过的村子;祠堂边的春申塘,就是当年春申君黄歇带人修建的。

19、中国古代史,是一部与水斗争的历史。在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种种举措中,治水是各个朝代、众多贤达喜欢干的事情。楚国的宰相们有这个光荣的传统,黄歇的前任们给他做出过榜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现河南老乡、当时的潘国(今河南固始)人孙叔敖。黄歇来到江东后,以苏州为基地,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豪宅的同时,为发展农业、使苏州等城邑免受水患,开始兴修水利,主持疏浚东江、娄江、吴淞江“三江”,开浚黄歇浦(黄浦江),惠泽当时尚无正式名称的上海。

20、黄浦江连通太湖和淀山湖,是太湖最重要的排水出海通道。江水有一定的含沙量,涨潮时江水挟带泥沙进入沿河两岸其他河港,退潮时流速减慢,导致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淤高。黄歇来到这里时,这条小江严重淤塞,两岸丰水期内涝成灾,淀山湖至东海之滨的广袤原野即今天的上海市域,一片沼泽。当地人烟稀少,满目荒凉。这条小江,被当地百姓咒为“断头河”。

21、巡视自己的领地后,黄歇一眼看出了这片土地的价值,他要把这块泽国变成千里沃野,变成他的粮仓。尽管无数军国大事还在等着这位“令尹”决断,但刚刚获得江东的黄歇还是忙里偷闲,大规模组织人力,疏浚这条浅水,将其江面拓展到300米至700米,深挖至十数米,与东海、黄海之间的长江出海口连通。两千多年过去了,后人继承春申君的传统,不断深挖疏浚,至今,黄浦江仍然江阔水深,可通行3000~10000吨级船只,属一级航道。

22、“嘟嘟嘟,嘟嘟嘟,爷娘去开黄浦江,回来又开春申塘,领头的爷爷 *** 申君,住在伲村头黄泥浜。”

23、春申君祠堂北侧一座假山前,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前嬉戏玩耍,嘴里唱着这首古老的童谣。看守祠堂的老人说:“这首儿歌在当地传唱不知多少代了。老人们说我们这个春申村,就是春申君黄歇开挖黄浦江时的‘指挥所',这首儿歌,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24、黄浦江疏浚后,当地水系分明起来,泽国变成良田,经济长足发展,地位日彰。隋代,当地开始设镇,名曰华亭镇。唐时开始设县。北宋淳化年间(990年~994年),这里开始称上海,为上海镇。到了明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这里日益兴盛。1553年,朝廷为抵抗 *** ,筑上海城,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全国更大的棉纺中心。清代,上海属松江府。1843年,上海 *** 开埠,成为外国列强在华的租界,使上海逐渐由一个东南名邑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 *** 质的城市。同时,上海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通商口岸之一。 *** 时期,上海属江苏省。1 *** 8年, *** 设上海特别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直辖市。上海虽为中国更大的城市、贵为 *** 金融中心,却一直对春申君念念不忘。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演员们引吭高歌的之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

25、黄浦江之于上海的意义,无异于黄河、长江对中国的意义。这条江,由此成为上海市的母亲河。至今,黄浦江仍是上海市主要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并承担着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26、拜谒而出,凝望天空,思接千里,感慨何止万千?

27、千百年的时空,在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出出王侯将相、纷争厮杀的沧桑活剧,裂变了多少家国情仇。历史上,春申君黄歇的名声也不都是赞誉,有说他“利令智昏”,有说他“当政昏庸”。透过千古风云,这些都显得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走过并且重重的碾压过,留下你匆匆却坚实的足印,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铭记的。

28、一时一代,一人一事,为与不为,为与何为,自是检验英雄与凡夫的标尺,你方唱罢他登场,熙熙攘攘,只不过是换了几身衣服行头而已,有多少,能记否,自在人心,自在浩渺历史烟云之间隐显…… 

三、上海高桥杜家祠堂为什么拆了

1、大杜家祠堂,现在是高炮某旅的驻地,想看也难,但正因为部队的进驻,使杜家祠堂基本保留原貌,没有被动迁和大的 *** 。

2、海有关部门在2003年3月19日公布的浦东新区共19处保护建筑,并没有把杜家祠堂列入其中,尽管杜月笙基本是个反面人物,但就杜家祠堂而言,它具有 *** 时期的建筑价值、人文历史价值,保护下来的意义更大。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祠堂 上海 地方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