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三年级测量教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案
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 *** 。
4、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5、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 *** 。
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 *** ,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一、预习导学(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4、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1、通过你的实际 *** 作,你能归纳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吗?
2、误差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减小误差?误差和错误有何区别?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
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 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
0.35cm=_______m=_______km 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
1m3=______cm3=_______mm3 0.08cm3=_______m3
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
5、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符号。1h= min= s.
7、和之间的差别是误差。是减小误差的 *** 。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 *** 的身高1700;(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万,则在地图上长1 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 km,地图上1 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______ m2
(1)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 *** :
选做题:1、高级:搜集 *** 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关系的相关资料,完成《课程练习》60%以上习题。2、中级:再次研长度的测量,完成《课程练习》40%以上习题。
二、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 ***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测量工具:绳子、长棍、纸筒、笔
一、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工具
1、邀请幼儿测量桌子的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 ***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工具(长棍、绳子、笔等)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 *** 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的 *** ,师生讨论哪种 *** 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2、教师示范演示首尾相接测量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讨论:为什么量了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木棍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 *** 并请幼儿 *** 作
3、幼儿 *** 选择测量工具进行自主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表的填写
4、对用不同工具测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测量的次数越多(自然结束)
借助自然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中的其他事物
1、学习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2、继续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完整的铅笔、积木、回形针、橡皮等测量工具(幼儿人手2份)
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师:小朋友,瞧,图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在比赛跳绳)再看下面一幅图,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再来看第三幅图,它们现在在做什么?(在测量跳绳的长度)它们用的测量工具一样吗?(不一样)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它们在争论谁的跳绳长。)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长度的工具和 *** 。
师:请你们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跳绳的长度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二、迁移幼儿已有测量长度的经验。
师:我们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测量长度的 *** 了,你们还记得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用黑板擦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你们仔细看他测量的 *** 对不对。
师:他测量的 *** ,对吗?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并示范一下测量长度的正确 *** 呢?(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量一下记录一下。)
三、幼儿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主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经掌握测量长度的正确 *** 了,现在我想请你们每人自己选择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分别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并在表格上记录用每个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教师可示范记录方式)
师:你们刚才用两种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还是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刚才是用哪两个工具测量的?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测量时量了几次?桌子有几个XX长,用XX量了几次?(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每个人两次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呢?是不是我们搞错了呢?现在我们都用这种工具(积木和回形针)来量一量我们书本的长度,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好吗?
2、集体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师:现在请你们用回形针和积木量一量你的幼儿用书有多长,并像刚才一样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好吗?这次测量结果一样吗?幼儿用书有几个回形针长?用回形针量了几次?幼儿用书有几个积木长?用积木量了几次?
师:我们每次的都是同一个物品,为什么测量的次数和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表,你会发现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的道理。)
师:小结,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数次就多。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 *** 并学习记录的 *** 。
2、探索用不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1、知识准备:课前组织幼儿进行 *** 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 *** 尝试测量及记录的 *** 。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小棒、磁带。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 *** 作 *** 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 *** ,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 ***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 *** 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 *** 作探索---集中讨论归纳。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 *** 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 *** 。
1、师: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
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小结。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 *** 及记录的 *** 。
4、教师让小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5、教师提问:你测量的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 *** 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 ***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A组:让小动物们用吸管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B组: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C组:小动物们可以 *** 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 *** ,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
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
3、教师提问: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
4、师: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学习正确的测量 *** 。
2、尝试用测量的 ***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活动的乐趣。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物质准备:测量工具、记录卡、彩色纸皮等。
(一)、引题:创设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探索测量的 *** 。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走独木桥吧!独木桥有些坏了你们要慢点哦!(见 *** 1、2)大班数学活动《学习自然测量》
师:刚才我们走过的独木桥有些坏了走着可真危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块独木桥有多长,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见图3)
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请小朋友用这些小棒来量一量每块独木桥有多长,把你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在
1、幼儿用小棒自主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师观察。(见 *** 4、5)
2、个别幼儿演示,梳理测量经验。
(1)刚才你量了几次?你是怎么量的?(提问个别孩子,并演示测量过程。)
(2)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为什么用一样长的工具测量同样长度的独木桥结果会不一样?
师:测量是需要 *** 的, *** 不正确,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不准确了。(见 *** 6)
3、师幼共同梳理正确的测量 *** 。
我们要先找到起点,工具从起点开始量,量一次要用笔帮忙 *** 记号,第二次要从记号后面开始接着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时候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量到最后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把结果记下来。(见 *** 7)
引导语:之一次的任务我们完成了,你们会测量了吗?现在我们一起用学到的测量 *** 再来量一量独木桥到底有多长呢?量好了把结果记在记录卡第2行的后面。
(1)幼儿再次用小棒测量独木桥的长度,学习正确的测量 *** 。(见 *** 8)
2)师观察指导、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师:你们刚才又用小棒量了独木桥,这次你们量完的结果是多少?
刚才你们都从什么位置开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还要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1、引导语:现在我们就去材料铺买长度一样的材料来修铺独木桥好吗?记得哦!我们买的材料既不要浪费也不能太短了。要买和我们刚才量的一样长的才可以,出发吧!!!
2、幼儿购买材料修铺独木桥。(见 *** 9、10)
师:我们的独木桥修好了,我们一起来走过修好的独木桥去外面找找别的东西,去量一量它们有多长。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样喜欢的东西来当测量的工具,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测量本领来量一量,把结果也记下来。(见 *** 11、12)
幼儿自主选择周围的物体测量,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 *** 和记录。
你还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长?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等物体,知道测量的正确 *** 。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 ***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1、测量工具:纸条、绳子、小木棍等;
2、相关的PPT课件、记录表、记录用的铅笔等。
1、 *** *** 响起,师以“接 *** ”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喂,您好!你是喜羊羊呀,你想买跟我们班一样的桌子,哦,等会儿我量好再告诉你!
师:我们要用什么量?怎么量呢?(老师这里有绳子、纸条还有小木棍,我们用这些工具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一起来试试吧!边量边想自己是怎么量的。
师: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个别提问,口头表述)
4、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演示要测量的桌面的长边。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 *** ,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幼儿演示)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 *** 。
师:找准起点,做上记号,移动工具,头尾相连,不留空白,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2)请幼儿两人一组用小木棍量桌面的长边,各自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
3)个别幼儿演示测量 *** ,表达测量结果。
师:请红黄蓝绿四队 *** 汇报测量结果。用什么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是多少?
4)师幼共同小结:用同样的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1)请幼儿选择另外两种测量工具量桌面的长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如果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面的长边,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再来试试吧!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了其中一种工具进行测量,还剩下两种工具,请小朋友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记下结果想想发现什么秘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发现什么秘密?
4)师幼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师:你好,喜羊羊啊!我们小朋友帮你量好了,用三种不同的工具量结果不一样,我把这三种不同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寄给你自己定吧。
师:这样做出来的桌子会跟我们一样吗?为什么?
幼儿:会一样,因为我们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都告诉喜羊羊啦。
2、师:你们真聪明,现在 *** 考你们,不用自然物和工具,你能很快测量这个教室从门口到对面墙脚的长度吗?(启发幼儿用跨步和用手连接等 *** )
3、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自然结束。
1、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测量的 *** ,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长度不同的筷子、铅笔、吸管等。
1、以游戏“看谁跳得远”引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要求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测量工具(筷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测量结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测量 *** 和想法与老师、同伴们交流。
测量时,筷子的一头要对齐桌子的边角,在筷子的另一头用粉笔画一条短线作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要从记号的开始处接下去量,边量要边数,一根筷子,两根筷子,……最后就能记住桌子长度有多少根筷子长。同时强调测量工具(筷子)必须沿着边测量。
(3)幼儿分组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 *** 。
①幼儿两人一组,用不同长度的筷子,测量活动室的门、窗户及黑板的边,并记录测量结果。
②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③请个别组幼儿交流测量时遇到的困难,并采取哪种办法解决,再汇报测量的结果。
(4)引导幼儿分析讨论:同样的门、窗户、黑板,为什么都用筷子测量,而结果却不一样?
老师用与孩子一样的测量工具(筷子)进行演示,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长短,得出筷子长,量出的次数少;筷子短,量出的次数多。
幼儿从魔箱里摸出一张画有藏宝地点的标记图,根据图运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找出宝藏。
4、结束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长短有关。出来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会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 *** 。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1、幼儿两人 *** 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 *** 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 *** 作 *** 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 *** 及积极 *** 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 *** 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 *** 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适宜行为:在之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 *** 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 *** 有了初步地了解。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 *** 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 *** 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 *** 来进行示范讲解?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 *** 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 *** 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 *** ,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之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 *** 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 *** 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 *** 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 *** ”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 *** 探索、 *** 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 *** 。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 *** 。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 *** 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 *** 和可行 *** ,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 ***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 *** 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生】5.2m=5.2× *** 0px=13000px
【师】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师】从这幅图里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200px,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200px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 *** 。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图所示)。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 *** 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 *** 。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例题】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25px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 *** 的长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50px对齐,右侧与96.25px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96.25px-50px=46.25px。
【例题】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分析】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 *** 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从题中提供数据可知,323.75px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23.75px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 *** 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6cm+12.35cm
【师】许多同学手上都有带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所以是时间的测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还有哪些是用来测量时间呢?没有手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 *** 判断时间呢?(不要告诉我说可以看 *** 时间。)
下面我们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师】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 ***
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师】对,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时候在野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大概的时间,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学习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计时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练习停表的使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归纳总结】秒表的外形如上图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控制按钮。使用时,你应该先进行调节,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再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为杠杆呢?
【师】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要有如下两个条件:
【师】时间的测量也会有误差,如果减小误差,如长度测量类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 *** 。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 *** ,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 *** ,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估计十秒钟以后举手睁开眼睛,我来计时,看谁估计的最准确。开始!
[师]谁能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指出正确得数,要想得出准确的数据,我们要学会使用仪器来测量长度和时间,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 *** ,增强他们的感 *** 认识)
[师]同学们谁还知道 *** 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 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
[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 *** 的黄金分割点等.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 *** 尺寸的知识,真让老师吃惊.大家也一定还记得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
(同学们列举单位的过程中,教师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巩固记忆)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3m 1 dm=10-1 m
[师]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符号是m.
[师]大家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直尺、卷尺测长度吗?请同学们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和同学们交流测量 *** 及发现的问题.
(同学们 *** 作,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 *** 讨论解决)
[生]测书的长度的时候,要选择较长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测的长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视线和被测长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对齐( *** 示范说明);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值,记下来.这样就测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时间长了,前面零刻线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线和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生]我发现将刻度尺上的刻线紧贴在被测物体上( *** 示范),读数时容易看清楚、读准确.
[生]我用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的时候,零刻线和一端对齐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线对不齐,该怎样算长度呢?
[师]是不是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测量中经常遇到.
[师]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 mm,可以根据被测物的边缘所对的位置估计一下是零点几毫米就行了.
[师]请大家看看被测物边缘对应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被测物的边缘对应的位置超过了小格的中间,靠右,我认为是6.36 cm.
[师]三位同学读出了三个数字,数字中前两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为什么呢?
[生]前两位数是从尺子上读出来的,当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据个人的感觉估计出来的,就可能不相同.
[师]回答得非常好.直接从尺子上读出来的数值,我们称它为准确值;估计出来的值我们称它为估计值.因此,一个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包括两部分.
[生]一部分是准确值,另一部分是估计值.
[生]测量结果上还必须说明单位.所以测量结果应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师]如果被测物的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还用估计吗?
[生]被测物边缘和刻线对齐时,就不用估计,也可以说估计值是零.
[师]说得非常好.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测量时,能估计到零点几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溅量,就只能估计出零点几厘米,用mm尺测出来的结果肯定就比用cm尺测出来的准确.
[师]这就是说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只能估计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测量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尺子.
[生]测 *** 场的长度时用最小刻度是1 m的尺子就行,测玻璃时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 mm的尺子测.
[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 *** 一样吗?
[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小闹钟等.
[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
[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童用的 *** 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 *** 用的各种表: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钟、落地钟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了,不论将它们分成多少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有表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能和她们一样.
[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
[生]我认为古代人是用时辰来计时的.
[生]我在书上看到过古代有水钟.可以用流水来计时.
[生]网上说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更先使用的.
[师]同学们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说出了这么多种古代人可能的计时 *** .不论对不对,你们都是最棒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片.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计时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
[生]我们今天用的表也是从古至今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今天的计时器——“表”.大家都会用吗?想不想试一试呢?
(教师将课前准备的闹钟、停表等发给同学,也可以让同学们使用自己的手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表测量自己写10个字用多少时间,然后介绍你的测量 *** .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测量的.在写字前看看是几点了,写完后再看是几点几分,前后两次时间的差,就是我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
[生]我用小闹钟测量时间, *** 和前一位同学相同.
[师]哪些同学是用停表测量的,会用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两种,和书上图11.3-2中的一样,一种是机械停表,一种是电子停表.机械停表上有两个按钮,按下中间较大的按钮,表开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针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边的小按钮,指针就会回到零;大表盘上还有一个小表盘,大表盘上指针转一圈,小表盘上的指针就转过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应让两个表针都指零.开始写字的同时按一下中间按钮,写完字的同时再按一下,从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了.
[生]电子停表的使用和机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认为电子停表读数更简单.使用机械停表时,如果测量的时间超过1 min,则需要从小表盘上读出多少分钟,再从大表盘上读出多少秒.而使用电子停表时,直接读出显示的时间即可.
[师]大家认为他们讲得清楚吗?老师认为他们非常棒.现在请拿着停表的同学和拿着手表及闹钟的同学互相交换,将刚才写过的10个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写一次,测量经过的时间,和之一次测量的时间比较.
[生]我发现按相同的速度写同样的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比用手表测出的时间短.
[生]我觉得用停表测出的时间较准.用停表测量时可以用左手 *** 作停表,和写字同时开始,同时结束.而用手表测时要先看了表再写字,写完后再看表,所以测出的时间长,并且手表不停走动,也不容易记准时间.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比较,一定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径赛场上和实验中测时间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测一段时间间隔 *** 作方便也更准确.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拿着的表再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课后放学或上学的路上用脉搏估算需要的时间并和用表测量出来的时间进行比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学们认真测自己的脉搏,教室内非常安静)
[师]同学们刚才在测脉搏的时候,拿着钟表或机械停表的同学,一定听到了表的“滴答”声,是什么东西使钟表滴答响呢?请看下面内容.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也一定会做一个摆,怎么做呢?
[生]用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小重物就能做成一个摆.
(教师利用长约1米的塑料捆扎绳,下端系一把小锁头向同学们展示.教师将细线和另一端系在铁架上,拉开一个小角度,铁锁便摆动起来)
[师]类似这样的装置叫单摆.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表测量这个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看怎样才能测得更准确.
( *** 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参与 *** 的讨论)
[生]如果单测一个来回,有时很大,有时很小,肯定不准确.可以多测几个来回然后求出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就能更准确.
[生]我觉得可以几个人同时测一个来回,将几个人测出的结果平均,也能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
[师]同学们能认真思考是非常好的习惯.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测量、讨论,找出更好的方案.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小学学过的时间的单位,是什么呢?
[师]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师]现在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宽度是多少?
[师]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三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就得到了三个测量值.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大家说误差能完全消灭吗?
[生]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并且测量时还得要估计,总会有一些误差.所以我认为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
[生]可以多测量几次,多几个人测量,然后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师]这就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师]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尺子放歪了.或没有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对齐,或读数时斜视,你们觉得会产生什么结果?
[生]如果这样测量,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肯定会很大.
[师]同学们必须明确,不按正确的 *** 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存在误差,而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呢,请同学们阅读.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测 *** 的直径、一张页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思考、讨论.现在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确使用。
文章分享结束,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和三年级测量教案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